苦难的历程(苦难历程)

苦难的历程(苦难历程)

本文内容以关键词苦难的历程为核心展开讲解,通过阅读本文你将充分了解关于苦难历程、苦难的历程全集、苦难的历程国语版、苦难的历程第三部的相关问题。

文章目录
  1. 苦难历程
  2. 苦难的历程全集
  3. 苦难的历程国语版
  4. 苦难的历程第三部

苦难历程

答:就是说一个人经历了所有事情,都是特别苦,也特别难过。人也是经历某些事情,就会变得难受,因为自己的内心深处受伤了。很难去改变自己的心情,也特别处理不了自己的情绪。很难受,很难过。自己也要放开一点,不要去想太多的事情,毕竟也是不好的。

苦难的历程全集

《苦难的历程》是苏联作家阿历克赛・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83~1945)的代表作。

  这个三部曲,阿・托尔斯泰前后写了二十年。第一部《两姊妹》开始于一九一九年七月,那时候他侨居在巴黎。第二部《一九一八年》开始于一九二七年。第三部《阴暗的早晨》完成于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也正是法西斯德国侵袭苏联的那一天。在这个三部曲一起付印之前,作者又把前两部作了仔细的修改。

  在这部鸿篇巨制里作者所描绘的不只是两对年轻夫妇的缠绵爱情,他们的曲折遭遇及经历的“苦难历程”,而是与当时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其场面之大,人物之多,使这部作品充分展示出伟大史诗的特点,是苏维埃文学中最巨大的著作之一。

  整个三部曲是描写苏联人民的一部英雄史诗,它不仅广泛地描绘了革命前夕、革命时期和国内战争时期的俄罗斯生活,为那一阶段的伟大历史事件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图画;而且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受考验、取得伟大胜利的史实,特别是俄罗斯知识分子受到革命锻炼、与人民相结合、逐渐领悟社会主义伟大真理所经历的迂回曲折的过程。一九四三年,阿・托尔斯泰曾把这部史诗的写作经过告诉读者:“《苦难的历程》就是作者的良心所经受的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丧和振奋的历程,是对于整整一个巨大时代的感受。这个时代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初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才告结束。”因此,这个三部曲的主题,作者在“自传”中明确地指出,是“回家,到祖国之路”。

苦难的历程国语版

《苦难的历程》是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写于1921~1941年。作品由《两姊妹》、《一九一八年》、《阴暗的早晨》三部曲组成。这部近100万字的巨著,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国内革命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以达莎、卡嘉两姊妹和她们的丈夫捷列金、罗欣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经历曲折的道路,最后走向革命的过程,表明知识分子只有与人民相结合才有出路,只有献身祖国才能获得幸福。4个主要人物都经过痛苦的磨难,克服各自不同的弱点、缺点和错误,完成了“历程”,把个人的命运和革命结合起来,从而得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作品是一部描写苏维埃人民的英雄史诗,是苏联文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阿·托尔斯泰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家的重要标志。1934年,获斯大林文学奖一等奖金。

苦难的历程第三部

  1、三部曲分别是:《两姐妹》、《一九一八年》和《阴暗的早晨》。  2、人物简介  阿·托尔斯泰是著名的俄国作家,他出生于萨马拉一贵族家庭。1901年进入彼得堡工学院,中途退学,投身文学创作。他早年醉心于象征派诗歌,1907年出版《抒情集》。在第二部诗集《蓝色河流后面》(1911)之后转向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出版过中篇小说集《伏尔加河左岸》(1911)和长篇小说《跛老爷》(1912)等。  3、主要作品  阿·托尔斯泰是著名的俄国作家。1882年12月29日[俄历]生于萨马拉一贵族家庭。1901年入彼得堡工学院,后中途离校,在象征主义影响下开始文学创作。第一本诗集《抒情诗》(1907),作者自认是“颓废派”的作品。第二本诗集《蓝色河流后面》(1911)和童话集《喜鹊的故事》(1910),表明作者努力摆脱象征主义的影响,继承了俄罗斯民间文学和现实主义的传统。短篇小说集《伏尔加河左岸》(1910)、长篇小说《怪人》(1911)和《跛老爷》(1912),都描写俄罗斯贵族地主的经济破产和精神堕落。 由于作者尚未完全摆脱象征主义的影响,这些作品写得并不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以战地记者身份上前线,到过英国和法国(1916),写了一些有关战争的随笔、特写以及小说和戏剧,如特写《途中寄语》(1915),短篇小说《美丽的夫人》(1916),和剧本《燕子》(1916)、《魔鬼》(1916)《苦命的花》(1917)等。这些作品表明他的思想感情开始接近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