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此理_欧尔比雅(下)
unsv文学网 > 岂有此理 > 岂有此理
字体:      护眼 关灯

《岂有此理》

 外面的人正是现在住在万总旗家里的徐文轩,他似乎犹豫了一下,停了一会儿,柔声道:“算了,我让徐富贵带征儿先回去,我还是等你一起吧。”。

  李氏越想越心慌,忍不住拉住萧靖北的手,“四郎,你答应娘,万一遇到危险的时候,可千万别傻乎乎地往前冲。你要想着,你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都指靠着你,还有芸娘也等着你娶进门呢。”

  “萧大哥,你这个好妹妹,来到这里这么长时间了,还是看不清现实,老是抱着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其实,你们家现在这个样子,不管怎样都比当初我们家刚来张家堡时要好得多了……”

  “真……真的?”宋思年又惊又喜,眼泪也不觉涌出眼角。

  萧靖北心中慌乱,嘴里也小心哄着:“芸娘,芸娘,对不起。我刚才一时说得急了,我哪里会怪你,你不要多心。”

  说着,她卖了个关子,闭口不语,微昂着头故作神秘地斜睨着芸娘,可芸娘只是笑嘻嘻地看着她,并不开口询问,许安慧只得叹口气,“罢罢罢,我就一五一十对你说了吧。”

  宋芸娘愣愣看着李氏的嘴一张一合,却是一个字也听不进去,一心关注着院门口的动静。
  宋思年也大气地笑道:“对,对,反正以后都是一家人了。”想了想,又捉狭道:“真真是女大不中留,瞧你,还没出嫁都知道帮婆家说话了。”

  这些日子,萧靖北抽空请人帮忙,在院子的两侧分别搭建了厨房和杂物房,使得家中的居住条件宽敞了许多。刚才回来的路上,他甚至还在谋划,该如何将家中几间房再加固扩大一些,否则芸娘嫁过来太委屈了她……

  李氏也点点头,“如此我就不耽误你了。等你们歼灭鞑子、达成心愿的那一日,李婶婶再为你们准备庆功酒!”
  “什么?”王姨娘手里的黑芝麻馅团啪的一下掉到盆子里,张大了嘴巴,“怎么会这样?娶万巧儿,那个黄毛丫头?她有哪一点儿比得过我们靖娴?他宁愿等她三年,也不愿娶我家靖娴?”

  那时虽是冬月,但江南的冬日竟比这张家堡的秋日还要温暖。芸娘记得,自己的及笄礼在家中小花园里的暖香苑举行。屋外的院子里,种了五六棵腊梅,小小的腊梅花悄然绽放枝头,正开得热闹,沁人的香味在整个院子里萦绕,随风悄悄潜进了室内。

  越来越多的军户们涌上城头,在他们的相助下,登上城墙的鞑子已经全部被杀死,守城的士兵们重新取得了主动权。军户们负责阻止鞑子沿着云梯再次攀爬上城头,萧靖北他们则抽身出来,重回自己的岗位。鸟铳手和弓箭手们又拿起了鸟铳和弓箭,如雨的弓箭和火弹向着城墙下的鞑子射去。
  快走到防守府的时候,突然看到前方跌跌撞撞跑过来一个身形纤弱的女子,来到近前,居然就是萧靖娴。

  宋思年听罢,仍然觉得他们过于冒失,“你们怎么知道蜜蜂一定会飞过来,现在蜜蜂大半已经快冬歇了,万一没有蜜蜂过来,你们不是白折腾了吗?”

  芸娘一惊,忙道:“夫人您这是从何说起,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守卫张家堡是萧大哥的本份,何有委屈之说。”
  宋芸娘叹了一口气,去厨房烧热水,准备清洗脏了的被单。此时天色已近全黑,寒气逼人,荀哥儿到此刻还没有回来,只怕也和往日一样,太晚了就直接在柳大夫家歇息了。宋芸娘连个帮手也没有,只能挽起袖子,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收拾。

  萧靖北扶着李氏坐下,看着面色苍白、疲态尽露的李氏和心急如焚的王姨娘,心中也是又气又急,他尽量稳住神色,镇定的安慰她们:“母亲,王姨娘,你们不要心急,我这就叫上几个弟兄,一定会将靖娴找回来。”说罢便匆匆出了门。

  芸娘便有些失神,只觉得自己心脏如小鹿般扑通扑通乱跳,她慌忙垂下眼,心中暗恨自己居然也会这般不淡定。
  “真的?”李氏眼睛一亮,兴奋地问道。

  游击军离开张家堡时,萧靖北也不得不跟随队伍一同离开。临走之前的那一晚,自然又是百般不舍,千般恩爱,万般柔情。

  宋芸娘轻轻伸手抚在微微凸起的小腹上,心中突然有些愧疚。她深深知道,若萧靖北真有什么不测,她便是这个家里唯一的支柱,越发要勇敢地承担家里的责任,好好孕育这个孩子。只是这段时日她日日忧心萧靖北,不思饮食,无心睡眠,身体越来越弱,反而令李氏为她担心,也真的对不起这个孩子……
  “新郎官,还愣着干什么,看呆了吧,快掀盖头吧。”随着刘媒婆一声响亮的戏谑声音,芸娘只觉得眼前一亮,头上的盖头已经被掀开。

  作者有话要说:上周上了活力更新榜,一周七更,更了两万多字,太痛苦了。本周继续自我放一天假,维持一周六更,请理解哦!

  宋芸娘羞涩地半垂下头,微不可见地点了点头,轻声道:“我……我也很欢喜。”

  “那怎么办?”宋芸娘也很紧张,她猛地坐直了身体,脸色发白。

  许安慧愣愣看了会儿,突然叹了口气,“芸娘,你们家萧四郎自从去了游击军,两三个月才能回来一次,一次也只能待个三四天,这几年上有老、下有小的,可真是苦了你了。”

  萧靖北也分了一些田地。他作为总旗,比一般的军户多分了三十亩地,一共分得了八十亩田地,旱田、水田各占一半。他分得的田地大多属于走了的那些富户们,而这些田地土壤肥沃,不用怎么费心伺弄,种出的粮食都会有不错的收成。
  李氏笑着摇了摇头,“六郎,别叫我什么李夫人啦,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你就叫我李婶婶吧。我在来张家堡的路上,生了一场大病,幸好在这里遇上了一个医术极好的大夫,不但治好了我的病,我的身体也比以前好上了许多。”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