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牢笼_邻居(求双倍月票)
unsv文学网 > 一个牢笼 > 一个牢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一个牢笼》

 她用了十五分钟开回旅馆,短暂地迷过路,忘了该左转还是右转,但好在这一带她们晚上刚来过。李竺把车停在马路对面,给傅展发个短信,过一分钟,又揿一下喇叭。。

  商店正门没锁,只是用衣架卡着,移开衣架,一对中国小情侣自然地出现在候机厅里,周边旅客许多投来眼神,都随意滑开:躲够了,感觉乱象平息了就出来,这很正常。他们一走到C12就迅速化在了黄皮肤黑眼睛的海洋里,很快被分配到两瓶水。

  李竺的确没来过开罗,她摇摇头,“那些老三篇都不说了,对亚历山大,我只知道亚历山大图书馆,还有被砸碎的灯塔。”

  苏丹北部省撒哈拉沙漠

  她当然有,傅太太发现自己具备这层次的智慧,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理解施密特的提问,只是她从前很少去想。

  K退后一步,知道这么做会输得更彻底,但仍旧是放下了手枪,李竺的笑容渐渐扩大,充满了冰冷的味道,有那么一会儿,他们只是这样互相对视着,掂量着对方的筹码。

  他是否就是深渊呢?
  “乔瓦尼。”他亲热地说,“你好哇!”

  第一次是抵着Mini的引擎盖来的,那感觉远超所有经验,性、艺术品和生与死之间的那一丝小小的缝隙的共同就是那浓烈的感觉,在这一刻生命臻入的高峰,能让所有日常生活黯淡失色,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所有从前那轻描淡写的性爱,在这急速的心跳中它们全淡化成漫不经心的自渎,在东方快车上是发泄,是情绪的延伸,但这一次傅展也忘了使坏,他们不再互相征服,而是顺着激流身不由己地打转。李竺大多数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她能想到的只有更多,不够,更多,怎么这么完美,为什么会如此失控。

  这是一起针对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恐怖袭击,意大利警察最后得到一份语焉不详的调查报告,告诉他们上级部门已经接手,三名死者的尸体都被运入大使馆,他们其中两名都的确是大使馆的武官,第三名的身份难以验证(头被打没了怎么验证),有传言说,他也是武官之一,即使不是,也是美国情报部门潜伏在米兰的暗子。米兰大使馆的三名武官忽然决定在一个下午都到大教堂广场走走,然后莫名其妙地丢了性命。
  “有人会在190的车上车震吗?那都是停着的好不好。这叫DriveSex,有个专有名称的,多上点成人网站你就知道了。”

  “这确实不是城市的错,”傅展说,他越来越烦乱了,似乎已深陷进自己的思绪里,“整个佛罗伦萨只有44万人,这么少的人口是发展不起来的。人民连孩子都不肯生,年轻人越来越少,未来也就越来越黯淡——每个人都可以决定国家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至少是决定那么一丝,欧洲的难民乱象是所有人共同决策的结果,正是那些所有不肯生小孩的人敞开了引入低质量移民的大门。”

  他们隔着换挡杆对视了一眼,眼神在空中撞出火星,一直存在的分歧再一次在火花中被烫热,他们本来就是极为不同的两种人。对他来说,她太怂,总是瞻前顾后,拘泥于无聊的社会规范,对她来说他太疯狂危险,似乎从不把道德和人性放在眼中。这段同生共死的逃亡,能拉近他们的距离,却不足以消弭他们的分歧,反而让他们的不同更加显眼——现在,她被淬炼得更自信,也更敢表达,不再会藏着自己的声音不说,而是敢于在对视中,表达自己的坚信。
  四千年的时光,在撒哈拉也不过就像是一瞬间,完全有理由相信这片土地四千年来都没有过什么变化,他们很可能是数百年以来第一次踏足的人类。他们收集来的枯枝也许就是四千年前旱死的树木遗存。在这片土地上,你会同时意识到时间的伟大与渺小。就像是阿布辛贝神庙,四千年了,人们照旧乘船去努比亚,四千年前的雕塑今天也依然大体完好,人类的生命是何其短暂,但他们的作品却永远留了下来。在这片沙漠里,隔了漫长的时光,却新鲜得像是来自昨天,透过一层薄而透明的轻纱,和四千年前的人类面对面。

  他的逻辑是荒谬的,仿佛在暗示情报系统内部的官僚与麻木同其余机构也没什么不同——但并不可笑,因为现实很可能,或者说百分之百正是如此荒谬。被随意逗笑的青涩与此时的自信形成鲜明对比,在这一刻,侃侃而谈的安杰罗的确有了传奇黑客的风采,他有点遗憾地说,“所以,虽然有点不忍心——但米兰的三个探员必须死,越惨越好,只有这样,一切了结以后,才不会有所谓的战友脑子一热跑来寻仇。这是个操蛋的世界,只有你足够坏,才不会有人来欺负你。”

  身处于狂热的群众之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看过演唱会,去机场接过明星的人大概都有所体验,李竺陪旗下艺人多次走过红毯,听惯了尖叫,见多了凶猛的粉丝,本以为自己已能对这种场面免疫。但现在她依然有种怪异的感觉,这也许是因为他们根本就听不懂主讲人的话,也许也是因为他们的处境从未这么危险——一旦被分辨出异教徒的身份,谁知道激动的人群会对他们做出什么?就是当场打死,也不是没有可能。
  “走!”她转身要跑,傅展赶上去一把把她抓回来,李竺挣扎,“你干嘛!”

  他把箱子递给劳勃,“一分不少,不过,还是欢迎你找人清点。”

  “农民当然淳朴,他们只关心眼前的事,再说,中国人是棉花和羊毛的买主——安卡拉羊毛的确好,【韵】也在用。他们对中国人当然友好,你猜城市里的人,那些有一点点智慧的人会怎么看我们?这世上注定总要有人没活干的,你更情愿是我们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把希望让给哈米德吗?”
  “是你吗?”李竺从洗手间出来,掩上门问。

  “十年,也许是五年以后,这个港口的泊位就不那么紧俏了,”刘工说,“新加坡的心情当然可以理解,不过,以我们的心情来说,克拉运河、皇京港、新加坡港,总是更欢迎多一些的选择。”

  “你呢?”他说。
  但这个念头她没说,傅展肯定不会赞同,否则他就不会去拿U盘,所以,如果她想这么做,就必须……

  “看看市场那边的情况再说吧。”他说,态度模棱两可,不透露一点倾向。

  她没有理由知道这些事,打从她被抓以来就接触不到任何报纸与电视,但李竺的口吻却在K的表情中越来越肯定,她的笑意也越来越盛,这女人没经受过任何专业训练,但此刻,她太咄咄逼人,这让K更加恼怒——他越意识到自己的虚弱就越难堪,越难堪也就越愤怒。“劳勃对你缺乏尊敬,他是不是也猜到了一点?你已经不再有完备的战术小组在背后支持了,更没有动用棱镜的权限,现在,你有什么,剩余那五百万美元的经费?CIA的名头?指望靠这两个筹码在沙漠里抓到傅展?”

  她瞄准,扣下扳机,连发三枪都落了空,黑人跑起来真是很快,而且她也有点慌了,手更因后坐力发软,李竺调整了一下,再扣一发,人数应该是二十多个,仓促间她数不清,但这群人真野,她杀了这么多个,他们明显慌了,却还是很凶,依旧在往前冲。

  “为什么?”

  “斯德哥尔摩患者指望的就是这种怜悯。”他说,没有和李竺争吵的意思,“你对他的现状感到愧疚,为什么?你希望看到什么,像是哈米德这样的青年未来摆着无限的可能性,他可以做服务员,进工厂,上夜校,做水电工,社会上永远有无数个职位招贤似渴,没学历也不要紧,只要他肯出苦力又足够聪明,赚得不会比小白领少?你觉得社会就应该这样子,所有的年轻人都该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他没有拥有这样的好条件,所以作为精英,你有些居高临下的怜悯和愧疚,像是你没尽到你的义务,他的世界才会这样灰暗?”
  巴黎地下迷宫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