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小神医_逆天机缘
unsv文学网 > 火爆小神医 > 火爆小神医
字体:      护眼 关灯

《火爆小神医》

 “可能是没有油了吧,他们也没想到会追逃这么久。”傅展冷静地说,他看了一眼油箱,语气平稳,但李竺听得出里头的忧虑。“我们也没有油了。”。

  “Gamma到位。”

  这是死于私活的标准待遇,局里急于掩饰一切痕迹,杜绝一切问题,但再严格的制度也杜绝不了消息的传递,人们谈论这行动,也偶尔谈论远方的消息,本土报纸上一张巴掌大的讣闻,这两年间有许多人都死于心脏病突发,有的人在睡梦中过世,有的人死于离奇的事故。在这行做久了,探员自己都会成为阴谋论的信徒。这次秘而不宣却又投入巨大的任务让总部氛围很诡秘,许多人都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历史,他们就像是那个在黑暗中调查办公室的人,只知道服从上头的命令做事,谁也没想到一通不经意的抱怨电话,最后能把总统扯下马。现在,他们就是那几个倒霉的探员,大人物似乎也在幕布后分别就坐,意味深长地凝视着游戏场,就只差阿甘的出场了。

  “但我们运气不好,在土耳其被截下了。”施密特同意,他幽幽地说,“你取走了属于我们的东西。”

  被拆碎的不止是火车——当然他会选鸡尾酒,如果这不是陷阱,李竺就会为他们解决傅展,即使这是陷阱,这杯鸡尾酒也能让他们的警戒心降到最低,鸡尾酒是最佳选择。

  “最后一次通话,确认位置。”

  “Bambi,还是你来告诉乔瓦尼先生吧。”
  看起来,昨晚还是遗漏了一个盲区,这对狡猾的搭档又一次从眼皮底下溜了,H不禁懊恼地一拍大腿,他不抱任何一丝希望地问,“那个区域该不会凑巧有摄像头吧?”

  “嗨呀。”他轻松地说,“初次见面,我是David——你一定就是K吧,很高兴看到你,K先生。”

  中国某省某市某县某处
  他打开铁门,一排电脑桌出现在视野里,几个装束各异的客人对门口投来视线,又扭过头开始敲击键盘,他们打开的页面多种多样,不过对李竺来说都很陌生。除此以外,一切正常,并没有几百个刀斧手在等着他们。

  “还是在床上睡舒服点。”他难得体贴,一边稳方向一边帮她掖掖毯子角。“你更喜欢日内瓦还是米兰?”

  对方似乎对他们的戒备并不在意,他亮出一口白牙,主动伸出手,用不怎么标准的英文说。“安杰罗。鲁索,你们可以叫我安吉,这是我的真名。”
  又是几秒的沉默,他们没阻止他的离去--终究这是愚蠢的做法,他们不可能随身控制亚当,那太过不便,除了放他走以外还能怎么样?总不能甘冒奇险救了他的命,却要在逃出生天后为了保密再把他除去。

  这话听着亲热,再品有点酸,李小姐的眼睛笑成两弯月牙,有点同情,“艺术家不好伺候吧,傅先生?说句心里话,能和乔小姐合作这么多年——真佩服您的修养。”

  “先观察一会儿再说。”
  他说了一连串又长又复杂的英文,显著超越能力,停下来以后有点不好意思地承认:“这都是以前在导游培训课程上背的——我本人也是第一次来这里。”

  凌晨两点,巴黎依然未眠,三个区陆续解除戒严,出租车开始在街头出现,数量不多,但也立刻被心怀感激的平民一扫而空。歌剧院里不断有担架被抬出来,沿街住户壮着胆子打开门扉,下楼提供热水和毛毯,有人和亲人走散了,担心地拿着手机边拨打边嚎哭,担架暂被集中的点他们想过去又不敢过去——那里不断传出的惊呼与哀嚎让人心生恻隐,不断有义工过来甄别身份,登记住址,对亚裔面孔查看得尤为仔细。流里流气的面孔在街角仔细地询问着店主,有人说自己是协警,有人干脆就告诉他们这里头有钱,“有没有见过这么一对中国人?”

  What?
  “听说过那个笑话吗?满载着硬盘,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货车网速是多少?”傅展说,对安杰罗的解释,他不予置评,“现在,我们就是那辆货车。”

  不得不说,劳勃的人对老板的心思毫无体会,他们把她绑得紧到不行,绳子缠了一层又一层,保镖干脆把最外层的绑缚拉松,塞进一根不锈钢长杆——平时用来做太阳伞的那种,扯着她走到一片较松软的沙地,把长杆墩住,李竺只能踮着脚尖站在那里,根本没有驼背的余地。绑好以后,K过来查看了一番,还算是满意,他又扇了她一巴掌。

  “斯德哥尔摩患者指望的就是这种怜悯。”他说,没有和李竺争吵的意思,“你对他的现状感到愧疚,为什么?你希望看到什么,像是哈米德这样的青年未来摆着无限的可能性,他可以做服务员,进工厂,上夜校,做水电工,社会上永远有无数个职位招贤似渴,没学历也不要紧,只要他肯出苦力又足够聪明,赚得不会比小白领少?你觉得社会就应该这样子,所有的年轻人都该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他没有拥有这样的好条件,所以作为精英,你有些居高临下的怜悯和愧疚,像是你没尽到你的义务,他的世界才会这样灰暗?”
  傅展笑了,转头对李竺用中文说,“没有法制,就不能叫城市了,只能说是水泥丛林。就是杀了他,应该也不会带来什么不便。”

  “听起来挺诱惑的。”她不动声色地说,“但用你来担保还不太够。”

  “达令?”傅展的声音越来越近。

  “去哪?”

  “好,那我就告诉你们——”

  “一时间还是很难调适是吧?”她一直没说话,刘工也完全不介意,这个人天生懂得调节气氛,就像是不知什么叫做尴尬,“其实都是会适应的,人的潜能比想象得要高多了。可能很多事都是粗看很难,就像是长跑,300米就累了,10公里真的能行吗?但是真的习惯一段时间以后,大多数人最终都能适应的。从300米到10公里,花不了你三个月的时间。”
  他提出H就是为了提醒K,他有一个同伴已经率先重新选边了。人类心理的破窗效应绝对不会有错,CIA内部肯定有内鬼,老同事也做了同样的决定,他心理就会比原来更容易转圜得多,K现在的处境和H比要更艰难得多,他为什么不能重新选呢?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