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先锋——重整未来_小有收获
unsv文学网 > 守望先锋——重整未来 > 守望先锋——重整未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守望先锋——重整未来》

 “芸姐姐,我怀疑荀哥儿不是自己摔下城墙的,而是那胡癞子使坏,害他滚下去的。”许安文气鼓鼓的说。。

  挣扎间,宋芸娘终于挣脱了一只手,她迅速抬手抽出发髻上的银簪,狠狠向那土匪扎去。

  田氏倒是自信满满,她跟芸娘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时,眼神里充满了希望,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母子团聚。芸娘他们虽然知道这个希望极其渺茫,却也不忍心打击田氏,他们心中都深知,这是支持这个悲苦的女人继续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驱除鞑子,保卫张家堡!”

  宋思年看着这一对儿女,感慨万分,他嘴唇翕动了半天,最后只能吐出一句话:“你们万事小心!”危机当头,他一个壮年男子只能无奈地躲在家里,自己柔弱的女儿和年幼的儿子却在前线效力,他心中既惭愧又尴尬,只能在心中暗暗为两个孩子祝福。

  张家堡的反击激起了鞑子的怒火,他们的队伍出现了少许的嘈杂和波动,随后,立即安静下来。

  “雪凝,这才几个月不见,你怎么成这个样子了?”宋芸娘忍不住问道。
  宋芸娘想起了那个活泼爱笑的少女,沉默了一会儿,又问:“那你父亲他们呢?”

  只是,她到底还是意难平,想着希望俱已破灭,人生无望,便生出了几分心灰意冷之感,难免有些沉默寡言、郁郁寡欢。此刻坐在欢声笑语的厨房里,便显得格格不入。她埋着头狠狠地捏着饺子皮,发泄着自己内心的郁闷。一旁的李氏和王姨娘对视了一眼,李氏本想敲打她几句,犹豫了下,想着总归是大年夜,不愿破坏这祥和的气氛,便忍了忍,没有搭理她。

  几个人正忙得不亦乐乎之时,突然听到堡里的城楼上传来了急促的钟声和锣鼓声。宋芸娘大惊失色,她知道这是示警的声音,说明张家堡有了警情。李氏和王姨娘毕竟刚刚来到军堡,不懂这鸣钟敲锣的含义,他们呆呆看着宋芸娘,疑惑满面。却见荀哥儿已经箭一般地冲了出去,他看到远方天空狼烟四起,失控地大喊:“狼烟!是鞑子,鞑子真的来了——”
  宋芸娘轻松地笑道:“我马上就回家,我爹还在地窖等着我呢!”说罢轻轻合上地窖门,又在上面堆了一些木柴和稻草。临出门前,她想到自己家里的杂物间已被巨石砸碎,里面堆放的农具只怕都已经砸了个稀烂,便去许家的杂物间拿了一把尖尖的铁镐,心中对张氏暗暗说了一声:“张婶婶,借您家的镐头一用啦。”便出了门,加快脚步追赶已然远去的王大才他们。

  芸娘心中极是忧虑,但看到更为忧虑的父亲,却只能装作轻松淡定,她娇嗔地埋怨着,“爹,您看您干嘛这么心急,荀哥儿还病着呢,您干嘛就逼着他做学问?”又柔声安慰着,“荀哥儿这不还没休养好嘛,再休息一两天肯定就全好啦。我看荀哥儿思维清晰,口齿伶俐,必不会有什么事的!”想了想,芸娘又说:“柳大夫现在也在城墙上干活呢,我明天便去问问他,他医术高明,一定会有办法的。”

  宋芸娘羞涩地笑了笑,继续低头干活。她和王姨娘一样,此刻也十分希望萧靖北能在身边。在这危机关头,家里没有一名壮年男子,只有几名妇孺,就好像缺少了主心骨一般,始终内心难以安定。只是萧靖北这几日防守任务更加重,几乎日日夜夜都在守城,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虽说就住在宋家,但和芸娘相处的时间实在是少之又少,有时候竟只能用眼神打个招呼。
  一番话毕,他见周正棋默然不语,张家堡的其他将士也有些面色尴尬,便忙笑呵呵地转移话题,“周将军,下官今日看到您的军队军容整洁,军纪严明,作战时勇猛非常,实在是钦佩赞叹不已。特别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支骑兵队,更是骁勇彪悍。领头那员猛将,行动时好似一道闪电,真是看得人眼花缭乱。”

  宋思年愣了半晌,感慨地说:“你二哥是有出息的孩子,你娘受了一辈子的苦,以后可以享他的福了。当然,三郎你也是很有出息的,你娘养了两个好儿子啊!”

  家里的祖产已被族中收回,其他的家产也被没收,一家人拎着几件衣服便被押上了路。充军的路途遥远、行程漫长,每一步都透着艰辛和血泪。芸娘一家五口似乎一下子从云端落入了最悲惨的炼狱,常年养在深宅里的娇滴滴的贵夫人、娇小姐和大少爷,懵懵懂懂的就被恶狠狠地推到最惨淡的人生境地,吃了无尽的苦,淌了无尽的泪。
  “谁?”

  厨房里,宋芸娘正一听倾耳听着外面的动静,一边微红着脸在准备饭菜,一旁给她打下手的许安慧正在埋怨着她,“芸娘,这么大的事情,要不是昨日听我娘说,我还不知道,你这臭丫头倒是瞒得我紧。”

  李氏沉下脸,“钰哥儿,你已经吃了两个包子、一个馒头,再吃一碗粥小心撑着了。”
  王小旗让那群新来的军户在城门站好,一一指给蒋百户。

  此时,刘庄大多数的村民都去了村外的田地干活,村子里静悄悄的,只能偶尔听到几声狗吠和孩童的哭喊声。

  刘诠狠命挣扎,只觉得两只手臂被钢筋铁骨牢牢束缚住,动弹不得。他见打不赢,便发狠大骂:“你小子叫什么名字,你好大的胆子,你给老子记住,得罪了老子,有你的好果子吃。”
  其时正值正午,窗外一片明亮,阳光却只能透过窗子在软蹋边上留下一道短短的光影,似乎也不愿惊扰了上面正柔情蜜意的两个人。

  萧靖娴闻言一时震惊,面色苍白,却仍忍不住嘴硬道:“他毕竟是钰哥儿的外公,血浓于水……”

  门外的巷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放烟火,火树银花绽放在漆黑的夜里,照明了黑沉沉的夜幕,刺亮了人们的眼。耀眼的光芒下,是孩子们灿烂的小脸,他们开心地拍着手蹦着跳着,带来一种勃勃的生机和满满的幸福感。

  李氏自然是陪着宋芸娘和两个孙子一起留了下来。王姨娘则是坚定地陪着主母,虽然萧靖娴派人接了几次,但她都毫不犹豫地拒绝。

  所谓边墩,即是在军堡周围修建的小堡垒,相当于军堡延伸出去的哨所,里面一般有五到十人驻守,负责传播军情。张家堡共有十个边墩,这新修的边墩最为边远,既危险又艰苦,故此守兵还没有安排满。

  “说过了?”刘媒婆愣了下,马上又喜笑颜开,“说了好,说了好,那我马上去张家,把张二郎的庚帖拿来,赶得及的话,最好年前就把事情都办啦,反正,这两个孩子都老大不小的啦……”
  萧靖北怔怔看着宋芸娘,只见她半垂着头靠坐在炕头沉思,眉眼柔和,嘴角含着温馨的笑容,充满了母性圣洁的光辉。一时间,萧靖北有些呆了。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