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名字开始》
新书推荐:
第一章穿越之妖精岁月
第二章最强末日系统
第三章透明人
第四章狼皇(三)
第五章送上门
第六章重生之盛宠(H、1v1)
第七章公妇仑乱小说你yin我荡
第八章饶雪漫所有小说
第九章离别不早,芳华不小
第一十章都是贫嘴惹的祸
第一十一章堕灵
第一十二章我的小先生啊
很少有人有幸同时经历过三者,至少很少有中国人能接连点亮这三项成就——专业人员除外。大部分法国人民也都生活在较安逸的环境里——这里的抢劫犯毕竟还是不用枪的(也许93省除外),他们的反应要比第一代移民们迟钝很多,后者才刚听到枪声就条件反射地窜进了最近的藏身处,而此时此刻,很多路人还在到处乱跑,或者根本没反应过来,无辜又惊恐地凝视着这热闹的画面,就像是被车灯照到的小鹿,遇到了大脑无法理解的意外,所以大脑也就关闭了反应中枢。。
“抓住他了。”五分钟后,外勤气喘吁吁地说,他们刚经过一场恶战,就像是在床上被蹂躏过似的,头发都支得乱七八糟的,“很扎手。”
埃及阿斯旺阿布辛贝神庙
他们又扮演了一会貌合神离、各自心怀鬼胎的拍档,夜已深了,考虑到明早八点要起来享用早餐,他们现在最好该是睡了,但不论傅展还是李竺都没有动弹,仿佛在等着什么。这就让空白时间有些难熬了,不能谈论任何私人话题,却也不能过于冷场,这很考验他们的临场演技。
“他们会不会已经进入大使馆了?”
会做恶梦吗,会愧疚吗?最重要的,这种不断异化的感觉,会让你觉得孤独和不安吗?
李竺是有这样的想法,但她也不觉得这能成功,不过,的确得乘他们没开车的时候把枪架起来。
话题这就扯开了,李竺简单说了下过程,“我就不信他敢报警,这车不但爆改过,而且肯定是套牌赃车,作为证物落入警方手里,解释来路都够他喝一壶的了。”
“你是为什么选这一行的。”他这问得好奇怪,好像刚才有过一番对他职业的讨论,好像李竺刚问过他一样的问题。
“唔。”傅展点点头,没什么失望的表现。
傅展看了半小时电视,示意她一起回房休息。他们不是太累,不过晚上要轮岗放哨,为了让每个人都得到足够的睡眠,总的时间要比一般人需求得更多。但旁人不知内情,对过早的休息时间难免想入非非,口哨声和对傅展的鼓励手势伴着他们一路上楼。
“只有在这里,客户才最多啊。难道还在死人城的主街区?你以为那一带谁会有安全上网的需求,那些家庭主妇吗?”
也许正是因为这点让盗火者对他们深具戒心,李竺心中一动,但没看傅展,她双手抱胸,靠在门边,有些冷嘲热讽的味道,“所以,这就是你拿枪对着我们的理由?”
“我们真的要这么做?”
乔瓦尼先说了几句意大利语——从语气来说,应该是本地人斥责无赖的脏话,但随后猛地一顿,脸上慢慢现出夸张的惊喜表情——当然还有浓浓的惊讶,“David——!”
她没相应的情报来源,但天幸看过许多电影,傅展提到的《POI》让她一下就具象化了美军的战斗力——现在想想,如果是政府找人的话,其实真的会很快。首先筛选掉所有登记护照的体面酒店,然后派些半公开化接活的掮客,甚至直接买通腐化警察,假公济私,以政变后维护社会治安为名义,逐个排查老城区的小旅馆中住的外国人,只把目标瞄准亚裔的话,工作量不会太大的。李竺不懂的就是他们怎么能在旅店里毫发无伤地住上好几天,丝毫没收到被查的风声(她推测会有风声),而与此同时对方又拥有如此高科技的后援手段。
威尼斯,水与桥之城,淤泥上开出的玻璃花,这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城市,正在下沉的传奇,波光粼粼的咸水湖拥吻着它,站在圣马可大教堂的港口看出去,广袤得几乎就像是大海,强烈的水腥味儿是它的香氛,这城市在一片淤泥中建起,先民在港口淤泥中打下木桩,铺设当地特产的伊斯特拉石,再在上头用木头建筑房屋,文明就这样一点一点扩张开去,玻璃、面具,狂欢节,这座城市什么时候都挤满了游客,它和《百年孤独》相隔了整个地球,但却充满了这本书的魔幻气息。当人们拥在叹息桥上,跳过涨潮时突出于路边的石桩,坐在被淹没的圣马可广场上喝咖啡时,他们都坚信自己来到了中世纪,这城市好像从建成的那天起就没变过,色彩在这里最明艳,绿色的水,被风雨吹过的淡黄墙面,水光里潋滟的夕阳,航道中驶过的贡多拉,只要能取到空镜头,随便一张照片都能登上杂志——这是座活在照片里的城市。
“在我家?我爷爷。”
男子宿舍,这词也适用于难民营,这里的男女比例高达9:1,大部分妇女儿童都受不了漫长又艰苦的海上逃亡,能活下来的更多是年轻力壮的男性,这也让娈童行为(即使孩子也一样少)与同性间的性欺凌异常普遍。当然,更直观的结果是,难民营外,流莺的数目显著增加,难民总是有些手段搞钱的,除了食物,他们也能领到些生活补贴,自己那一份当然不够——但可以去抢别人的。
“别紧张,深呼吸。”耳机里同时响起傅展的声音,一如既往,还是那么冷静,看来他已经成功搞定乔瓦尼了。“我随时待命。”
“多吃点。”傅展把法国大餐掰成两段,递给她一半,“上次吃饭已经是10小时之前了,人胃六小时完成一次消化,你需要能量。”
傅展‘呵’地笑了一声,有些自嘲的味道,“我知道,这很不勇敢,但真的——我不是接受不了被追杀的惊险,不是如此,甚至也不是受不了被迫杀人的感觉——那是李的梦魇,我受不了的是这种感觉,你身处在难民营里,所有人都明白自己的命运是谁造成的,他们恨美国人,却去不了美国,只能把气洒在欧洲人身上——自以为这是对命运的反抗与报复,却不知道领头的人拿的还是美国的钱,这一切不过是美国人计划的一部分。”
“目前没有发现。”H给K打电话,不在任务期间他就没带隐形眼镜,那玩意儿带久了会让他偏头疼。“你确定他们真的躲在第九区?”
但杀了人,就真的成仇敌了——
一个接一个疑问冒出来,在傅展的苦笑中又都没问出口——这些事,他会没想到吗?逃到内陆,存活的机会其实更加渺茫,但……能怎么办呢?局面就是这么个局面,留给他们的路,也只有这一条了。
傅展愿意的时候,可以做个极贴心又博学的导游,他顿了一下,又说,“和你说过那么多美食,法国的米其林,北京的火烧……”
奇普里亚尼酒店不存在狙击角度,但如果他们和西方人一样关着窗户开空调的话,迷烟依然是老套又好用的一招。但傅展的确小心,不论是列车还是游览,都没给他们留下一丝机会,K发出含糊不清的哼声,“傅展凡出差,通常都八点吃早饭,时间不多,如果能来的话,她应该到了。”
世界的花苞像是在她面前又绽放了一层,现在李竺看着游客就有点优越感了,像是比他们更看破了一层生命的奥秘。她瞄了哈米德一眼——这也是个新变化,走过那么多国家,除了酸文假醋的浅尝辄止,从没怎么真正关注过当地人的生活,但现在却在琢磨哈米德的心理——你总得把他琢磨透了,才能知道该怎么对待他。
两人对了个眼色,彼此都有些愕然,没想到对方居然能如此镇定,但又很快恢复过来:很可能要出事了,不管出什么事,贵宾休息厅里的乘客都会是最显眼的目标,现在当然不能呆在这里。
“抓住他了。”五分钟后,外勤气喘吁吁地说,他们刚经过一场恶战,就像是在床上被蹂躏过似的,头发都支得乱七八糟的,“很扎手。”
埃及阿斯旺阿布辛贝神庙
他们又扮演了一会貌合神离、各自心怀鬼胎的拍档,夜已深了,考虑到明早八点要起来享用早餐,他们现在最好该是睡了,但不论傅展还是李竺都没有动弹,仿佛在等着什么。这就让空白时间有些难熬了,不能谈论任何私人话题,却也不能过于冷场,这很考验他们的临场演技。
“他们会不会已经进入大使馆了?”
会做恶梦吗,会愧疚吗?最重要的,这种不断异化的感觉,会让你觉得孤独和不安吗?
李竺是有这样的想法,但她也不觉得这能成功,不过,的确得乘他们没开车的时候把枪架起来。
话题这就扯开了,李竺简单说了下过程,“我就不信他敢报警,这车不但爆改过,而且肯定是套牌赃车,作为证物落入警方手里,解释来路都够他喝一壶的了。”
“你是为什么选这一行的。”他这问得好奇怪,好像刚才有过一番对他职业的讨论,好像李竺刚问过他一样的问题。
“唔。”傅展点点头,没什么失望的表现。
傅展看了半小时电视,示意她一起回房休息。他们不是太累,不过晚上要轮岗放哨,为了让每个人都得到足够的睡眠,总的时间要比一般人需求得更多。但旁人不知内情,对过早的休息时间难免想入非非,口哨声和对傅展的鼓励手势伴着他们一路上楼。
“只有在这里,客户才最多啊。难道还在死人城的主街区?你以为那一带谁会有安全上网的需求,那些家庭主妇吗?”
也许正是因为这点让盗火者对他们深具戒心,李竺心中一动,但没看傅展,她双手抱胸,靠在门边,有些冷嘲热讽的味道,“所以,这就是你拿枪对着我们的理由?”
“我们真的要这么做?”
乔瓦尼先说了几句意大利语——从语气来说,应该是本地人斥责无赖的脏话,但随后猛地一顿,脸上慢慢现出夸张的惊喜表情——当然还有浓浓的惊讶,“David——!”
她没相应的情报来源,但天幸看过许多电影,傅展提到的《POI》让她一下就具象化了美军的战斗力——现在想想,如果是政府找人的话,其实真的会很快。首先筛选掉所有登记护照的体面酒店,然后派些半公开化接活的掮客,甚至直接买通腐化警察,假公济私,以政变后维护社会治安为名义,逐个排查老城区的小旅馆中住的外国人,只把目标瞄准亚裔的话,工作量不会太大的。李竺不懂的就是他们怎么能在旅店里毫发无伤地住上好几天,丝毫没收到被查的风声(她推测会有风声),而与此同时对方又拥有如此高科技的后援手段。
威尼斯,水与桥之城,淤泥上开出的玻璃花,这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城市,正在下沉的传奇,波光粼粼的咸水湖拥吻着它,站在圣马可大教堂的港口看出去,广袤得几乎就像是大海,强烈的水腥味儿是它的香氛,这城市在一片淤泥中建起,先民在港口淤泥中打下木桩,铺设当地特产的伊斯特拉石,再在上头用木头建筑房屋,文明就这样一点一点扩张开去,玻璃、面具,狂欢节,这座城市什么时候都挤满了游客,它和《百年孤独》相隔了整个地球,但却充满了这本书的魔幻气息。当人们拥在叹息桥上,跳过涨潮时突出于路边的石桩,坐在被淹没的圣马可广场上喝咖啡时,他们都坚信自己来到了中世纪,这城市好像从建成的那天起就没变过,色彩在这里最明艳,绿色的水,被风雨吹过的淡黄墙面,水光里潋滟的夕阳,航道中驶过的贡多拉,只要能取到空镜头,随便一张照片都能登上杂志——这是座活在照片里的城市。
“在我家?我爷爷。”
男子宿舍,这词也适用于难民营,这里的男女比例高达9:1,大部分妇女儿童都受不了漫长又艰苦的海上逃亡,能活下来的更多是年轻力壮的男性,这也让娈童行为(即使孩子也一样少)与同性间的性欺凌异常普遍。当然,更直观的结果是,难民营外,流莺的数目显著增加,难民总是有些手段搞钱的,除了食物,他们也能领到些生活补贴,自己那一份当然不够——但可以去抢别人的。
“别紧张,深呼吸。”耳机里同时响起傅展的声音,一如既往,还是那么冷静,看来他已经成功搞定乔瓦尼了。“我随时待命。”
“多吃点。”傅展把法国大餐掰成两段,递给她一半,“上次吃饭已经是10小时之前了,人胃六小时完成一次消化,你需要能量。”
傅展‘呵’地笑了一声,有些自嘲的味道,“我知道,这很不勇敢,但真的——我不是接受不了被追杀的惊险,不是如此,甚至也不是受不了被迫杀人的感觉——那是李的梦魇,我受不了的是这种感觉,你身处在难民营里,所有人都明白自己的命运是谁造成的,他们恨美国人,却去不了美国,只能把气洒在欧洲人身上——自以为这是对命运的反抗与报复,却不知道领头的人拿的还是美国的钱,这一切不过是美国人计划的一部分。”
“目前没有发现。”H给K打电话,不在任务期间他就没带隐形眼镜,那玩意儿带久了会让他偏头疼。“你确定他们真的躲在第九区?”
但杀了人,就真的成仇敌了——
一个接一个疑问冒出来,在傅展的苦笑中又都没问出口——这些事,他会没想到吗?逃到内陆,存活的机会其实更加渺茫,但……能怎么办呢?局面就是这么个局面,留给他们的路,也只有这一条了。
傅展愿意的时候,可以做个极贴心又博学的导游,他顿了一下,又说,“和你说过那么多美食,法国的米其林,北京的火烧……”
奇普里亚尼酒店不存在狙击角度,但如果他们和西方人一样关着窗户开空调的话,迷烟依然是老套又好用的一招。但傅展的确小心,不论是列车还是游览,都没给他们留下一丝机会,K发出含糊不清的哼声,“傅展凡出差,通常都八点吃早饭,时间不多,如果能来的话,她应该到了。”
世界的花苞像是在她面前又绽放了一层,现在李竺看着游客就有点优越感了,像是比他们更看破了一层生命的奥秘。她瞄了哈米德一眼——这也是个新变化,走过那么多国家,除了酸文假醋的浅尝辄止,从没怎么真正关注过当地人的生活,但现在却在琢磨哈米德的心理——你总得把他琢磨透了,才能知道该怎么对待他。
两人对了个眼色,彼此都有些愕然,没想到对方居然能如此镇定,但又很快恢复过来:很可能要出事了,不管出什么事,贵宾休息厅里的乘客都会是最显眼的目标,现在当然不能呆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