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恋罂粟之吻》
新书推荐:
第一章纸人老公回魂了
第二章我投喂了古代大将军
第三章萧湛林青黎
第四章黑宝葫芦
第五章紫鸢羲沅
第六章优雅首席的亿万娇宠
第七章异世之风流剑圣
第八章我当道公的那些年
第九章诸天万界从鬼灭之刃开始
第一十章反智能联盟
“没有。”小李有点脸红,闪闪烁烁地说,但又不掩憧憬,“回去找——有房了就好找,对吧,不然也觉得亏待人家。咱们这样家庭,父母帮不上忙,出来几年也好,挺锻炼的。”。
当然不是说永远被放逐在海外,不过,她的确以为他们还是只能等后续新闻开始发酵,或者是整件事被解决之后,他们才能再乘飞机回去,毕竟,K这次来看来是没走OA,当然也就没带后援,在这里发生的对话并不会为人所知,CIA也就还不会知道实际上U盘资料早已被转移,注意力依然会集中在他们身上,这样的情况下,再乘坐飞机显然就不是那么合适了。
列车员小心地再次叩响包厢门,侧耳细听门后的响动,列车已经完全停稳,实木门隔音虽然好,但并没锁上,随着列车的行动,拉门敞开一条缝,不加掩饰的粗重喘息声时而传来,这就可以合情合理地解释傅先生的脾气为什么转变得这么快了。
一定就是美国。李竺明白了,“他们是怎么找到我们的。我们已经换了衣服,又一直没有正面对准监控摄像头——”
“我知道雷顿的话不能信,我知道,想要改变这样的现实就要冒风险,我知道你们也想要改变这种难堪又扭曲、又窒息的现实,但……”
昭然若揭,但不能说是完全看透,这女人看似浅薄,但关键时刻也总能让他有点吃惊。傅展倒觉得她比从前要更有趣——虽然仍怂,但好歹多了点可琢磨的地方。
李竺:“……”
“不能和你一起活着回去了,”她不再往回看,而是抬高了声调,“傅展,难道你不想带着我的份一起活下去?”
“你们在特洛伊杀死的是Y……负责人是K。”
“施密特的表现怎么样?”傅展揽过她的肩膀,在她脸侧轻啄一下,“噢,对了,忘了感谢你刚才的话——邪恶的迷人,这不就是邪魅?我不知道原来我还可以客串出演那种中学生爱看的言情小说。”
娱乐圈里打滚的人,看不透性没法混的,尤其以李竺的身份,持身再正,也不会把一次露水姻缘太放在心上。昨晚发生的事充其量算是催化剂,更重要的是他们把刀衔在嘴里共度的日日夜夜,把后背交给对方是一种特殊的经历,会让任何人的关系产生微妙变化。毕竟是共过生死,现在傅展面前,她不再害怕被轻视,多少有了点相依为命的感觉。
他们边说边在纸上写字:不论是威尼斯他们的房间还是这个包厢,都可能被监听器污染,不过监视器应该是没那么神,音频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发射出去,但视频过大,镜头不可能做得太小,而且也需要监视角度,所以,写字交流最稳妥。
撒哈拉沙漠算是荒凉,在彭加木葬身的罗布泊边缘,除了沙土中爬的蚂蚁,你什么生命都感受不到,但沙漠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能让人感受到萧条的还是只有人类本身,苏丹和埃及之间有一道长长的国境线,不过这里偷越国境的事情并不是很多,从阿斯旺到阿布辛贝,阿布辛贝到边境线只有一条公路,那儿通向一个关卡——公路以外的地面全是典型的沙漠地貌,吉普车不是不能开,不过大部分人没这个胆量,时不时,你可以看到公路边停放着的废弃坦克,还有现在空无一人的堡垒,阿斯旺人传说在埃及和苏丹关系最紧张的年份里,这里的土地都被埋了地雷。如果你有这个胆量的话,可以开上去试试,炸飞了算自个儿的。
这个诱杀计划临时准备,漏洞百出。是在施密特发现第三人后,一边执行行动,一边读取履历,然后由傅展两分钟内想出的办法,他们根本没有反复论证的时间,傅展化好妆就往教堂走,堪堪赶上规划中的时间点。整个计划能成功完全是小概率事件,如果事态遵循常识发展,她现在早成了一具死尸,或者更惨,已经成为被囚禁在地下室吊起来打的那种囚徒了。
“外形,从外形入手。”有人叫,“在高速路找相似外形的车,古董车不会很多的——”
李竺的心跳已经很厉害了,她伸手去座位底下拿枪,傅展往回看了一眼。
他们隔着换挡杆对视了一眼,眼神在空中撞出火星,一直存在的分歧再一次在火花中被烫热,他们本来就是极为不同的两种人。对他来说,她太怂,总是瞻前顾后,拘泥于无聊的社会规范,对她来说他太疯狂危险,似乎从不把道德和人性放在眼中。这段同生共死的逃亡,能拉近他们的距离,却不足以消弭他们的分歧,反而让他们的不同更加显眼——现在,她被淬炼得更自信,也更敢表达,不再会藏着自己的声音不说,而是敢于在对视中,表达自己的坚信。
他的声音一下提高了,“他们甚至没受过正规训练!”
他们正在经过新加坡港,虽然不靠近,但依然能从风景中看出人为干预的细节,远处像个小黑点的港口,从远到近的点点黑帆,货轮满载着石油和大宗商品经过这里,把新加坡滋养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文明国度,这个只有300多万人的小国家富得流油,其中的居民恐怕难以想象苏丹那种国家的生活,对他们和沙特那些王子而言,富饶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现在是下午4点,他们还有四个小时的时间。
“回国。”男孩子说,他很呵护女朋友,主动牵住她的手,把她搂进怀里,女孩子也不说话,就这么靠着,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出来玩,在这转机……结果这一闹,吓死我们了,钱包和登机牌都丢了,就剩护照。”
李竺抱着手密切地注视着傅展的表情——后者的脸色遏制不住,开始剧烈的变化。
“不生气了啊,”她说,比了比盘子,“你最终还是请我吃了顿正宗的法式大餐嘛,算你过关了。”
保密级别最高的某地
“Yes?”但这个电话有点不同,乔瓦尼听了一会,脸上有些狐疑,“嗯哼?嗯哼?”
“没有,”李竺把信息复述一遍,眼前一黑,傅展把一件‘我爱伊斯坦布尔’的文化衫扔到她头上,她脱掉T恤,不在意地把上半身暴露在傅展目光中,不是豪放,只是对这程度的刺激已麻木。“现在去C12?”
“没,”傅展从她掌心挑起这枚小圆石子,它被染成蓝色,电镀上一圈又一圈的白,仿佛眼睛的模样,这是很廉价的装饰品,在伊斯坦布尔随处可见的蓝眼睛,“这不吉利——这是邪眼信仰的传承,先民相信灾祸来源于他人不怀好意的注视,眼神可以传递邪祟,为了把这种注视挡回去,以毒攻毒,于是把邪眼佩上身,防范角落中防不胜防,宛若冷风的注视——这种饰品是恐惧的体现,一个真正强大的人并不需要把恐惧佩戴在身上。”
恐怖袭击和政变有什么不同?亲历过的人大约会告诉你,如果要在两者之间选,政变好过恐袭——政变里闹事的那一方目的到底单纯,获取政权以后还是要统治一样的人民,所以平民在政变中不会成为重点打击目标。恐袭则完全相反,发起恐袭的一方并没有获取政权的希望,平民的生命正是他们表达诉求,聚拢支持者的工具。当然,如果加上内战,政变和恐袭忽然间又变得无害了,如果说恐袭中的平民也许还能因为自身的立场而逃过一命,那么在内战里,任何人都失去了豁免权,国家将化为活生生的血肉磨盘,这磨盘什么时候止歇,谁能幸存,甚至就连交战双方都说不上来。
“佛罗伦萨。”
当然不是说永远被放逐在海外,不过,她的确以为他们还是只能等后续新闻开始发酵,或者是整件事被解决之后,他们才能再乘飞机回去,毕竟,K这次来看来是没走OA,当然也就没带后援,在这里发生的对话并不会为人所知,CIA也就还不会知道实际上U盘资料早已被转移,注意力依然会集中在他们身上,这样的情况下,再乘坐飞机显然就不是那么合适了。
列车员小心地再次叩响包厢门,侧耳细听门后的响动,列车已经完全停稳,实木门隔音虽然好,但并没锁上,随着列车的行动,拉门敞开一条缝,不加掩饰的粗重喘息声时而传来,这就可以合情合理地解释傅先生的脾气为什么转变得这么快了。
一定就是美国。李竺明白了,“他们是怎么找到我们的。我们已经换了衣服,又一直没有正面对准监控摄像头——”
“我知道雷顿的话不能信,我知道,想要改变这样的现实就要冒风险,我知道你们也想要改变这种难堪又扭曲、又窒息的现实,但……”
昭然若揭,但不能说是完全看透,这女人看似浅薄,但关键时刻也总能让他有点吃惊。傅展倒觉得她比从前要更有趣——虽然仍怂,但好歹多了点可琢磨的地方。
李竺:“……”
“不能和你一起活着回去了,”她不再往回看,而是抬高了声调,“傅展,难道你不想带着我的份一起活下去?”
“你们在特洛伊杀死的是Y……负责人是K。”
“施密特的表现怎么样?”傅展揽过她的肩膀,在她脸侧轻啄一下,“噢,对了,忘了感谢你刚才的话——邪恶的迷人,这不就是邪魅?我不知道原来我还可以客串出演那种中学生爱看的言情小说。”
娱乐圈里打滚的人,看不透性没法混的,尤其以李竺的身份,持身再正,也不会把一次露水姻缘太放在心上。昨晚发生的事充其量算是催化剂,更重要的是他们把刀衔在嘴里共度的日日夜夜,把后背交给对方是一种特殊的经历,会让任何人的关系产生微妙变化。毕竟是共过生死,现在傅展面前,她不再害怕被轻视,多少有了点相依为命的感觉。
他们边说边在纸上写字:不论是威尼斯他们的房间还是这个包厢,都可能被监听器污染,不过监视器应该是没那么神,音频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发射出去,但视频过大,镜头不可能做得太小,而且也需要监视角度,所以,写字交流最稳妥。
撒哈拉沙漠算是荒凉,在彭加木葬身的罗布泊边缘,除了沙土中爬的蚂蚁,你什么生命都感受不到,但沙漠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能让人感受到萧条的还是只有人类本身,苏丹和埃及之间有一道长长的国境线,不过这里偷越国境的事情并不是很多,从阿斯旺到阿布辛贝,阿布辛贝到边境线只有一条公路,那儿通向一个关卡——公路以外的地面全是典型的沙漠地貌,吉普车不是不能开,不过大部分人没这个胆量,时不时,你可以看到公路边停放着的废弃坦克,还有现在空无一人的堡垒,阿斯旺人传说在埃及和苏丹关系最紧张的年份里,这里的土地都被埋了地雷。如果你有这个胆量的话,可以开上去试试,炸飞了算自个儿的。
这个诱杀计划临时准备,漏洞百出。是在施密特发现第三人后,一边执行行动,一边读取履历,然后由傅展两分钟内想出的办法,他们根本没有反复论证的时间,傅展化好妆就往教堂走,堪堪赶上规划中的时间点。整个计划能成功完全是小概率事件,如果事态遵循常识发展,她现在早成了一具死尸,或者更惨,已经成为被囚禁在地下室吊起来打的那种囚徒了。
“外形,从外形入手。”有人叫,“在高速路找相似外形的车,古董车不会很多的——”
李竺的心跳已经很厉害了,她伸手去座位底下拿枪,傅展往回看了一眼。
他们隔着换挡杆对视了一眼,眼神在空中撞出火星,一直存在的分歧再一次在火花中被烫热,他们本来就是极为不同的两种人。对他来说,她太怂,总是瞻前顾后,拘泥于无聊的社会规范,对她来说他太疯狂危险,似乎从不把道德和人性放在眼中。这段同生共死的逃亡,能拉近他们的距离,却不足以消弭他们的分歧,反而让他们的不同更加显眼——现在,她被淬炼得更自信,也更敢表达,不再会藏着自己的声音不说,而是敢于在对视中,表达自己的坚信。
他的声音一下提高了,“他们甚至没受过正规训练!”
他们正在经过新加坡港,虽然不靠近,但依然能从风景中看出人为干预的细节,远处像个小黑点的港口,从远到近的点点黑帆,货轮满载着石油和大宗商品经过这里,把新加坡滋养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文明国度,这个只有300多万人的小国家富得流油,其中的居民恐怕难以想象苏丹那种国家的生活,对他们和沙特那些王子而言,富饶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现在是下午4点,他们还有四个小时的时间。
“回国。”男孩子说,他很呵护女朋友,主动牵住她的手,把她搂进怀里,女孩子也不说话,就这么靠着,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出来玩,在这转机……结果这一闹,吓死我们了,钱包和登机牌都丢了,就剩护照。”
李竺抱着手密切地注视着傅展的表情——后者的脸色遏制不住,开始剧烈的变化。
“不生气了啊,”她说,比了比盘子,“你最终还是请我吃了顿正宗的法式大餐嘛,算你过关了。”
保密级别最高的某地
“Yes?”但这个电话有点不同,乔瓦尼听了一会,脸上有些狐疑,“嗯哼?嗯哼?”
“没有,”李竺把信息复述一遍,眼前一黑,傅展把一件‘我爱伊斯坦布尔’的文化衫扔到她头上,她脱掉T恤,不在意地把上半身暴露在傅展目光中,不是豪放,只是对这程度的刺激已麻木。“现在去C12?”
“没,”傅展从她掌心挑起这枚小圆石子,它被染成蓝色,电镀上一圈又一圈的白,仿佛眼睛的模样,这是很廉价的装饰品,在伊斯坦布尔随处可见的蓝眼睛,“这不吉利——这是邪眼信仰的传承,先民相信灾祸来源于他人不怀好意的注视,眼神可以传递邪祟,为了把这种注视挡回去,以毒攻毒,于是把邪眼佩上身,防范角落中防不胜防,宛若冷风的注视——这种饰品是恐惧的体现,一个真正强大的人并不需要把恐惧佩戴在身上。”
恐怖袭击和政变有什么不同?亲历过的人大约会告诉你,如果要在两者之间选,政变好过恐袭——政变里闹事的那一方目的到底单纯,获取政权以后还是要统治一样的人民,所以平民在政变中不会成为重点打击目标。恐袭则完全相反,发起恐袭的一方并没有获取政权的希望,平民的生命正是他们表达诉求,聚拢支持者的工具。当然,如果加上内战,政变和恐袭忽然间又变得无害了,如果说恐袭中的平民也许还能因为自身的立场而逃过一命,那么在内战里,任何人都失去了豁免权,国家将化为活生生的血肉磨盘,这磨盘什么时候止歇,谁能幸存,甚至就连交战双方都说不上来。
“佛罗伦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