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士之灵异笔记_之前嚣张,报答一下
unsv文学网 > 茅山道士之灵异笔记 > 茅山道士之灵异笔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茅山道士之灵异笔记》

 两人沉默着走了一会儿,秋杏又笑着说:“芸娘,你可真有福气。我看萧总旗不论是人才、相貌、武功还是胆识,在我们张家堡都是数一数二的,只怕是放眼整个靖边城、宣府城都没有几个及得上他的男子。我看他啊,对你也是极好。我们有时训练中途休息的时候,故意在他面前问起你,一谈到你他的眼睛总是会发光,脸上神采都不一样了。别看他训练时对我们一副冷冰冰的模样,一到了你面前只怕是冰山都要融化了吧!”。

  萧靖北突然有些后悔不该和母亲他们说这么多,看着李氏和芸娘担忧的脸,他努力扯出一丝轻松的笑容,“你们也不要这么担心,咱们梁国边境上的十几万大军也不是吃素的。”

  “饭都做好了,就在这里吃一口吧!”李氏热情的挽留。

  萧靖北放下铁锹,含笑看着芸娘,眼中充满无限的柔情蜜意。宋思年看了看这眉目传情的两个人,咳嗽了两声,问道:“芸娘,昨晚睡得好不好?”

  许安文回来后,田氏不好再继续住他的房间,便搬到宋家与芸娘一起住,两人常常夜里就着煤油灯,一边说着话,一边绣着嫁妆。芸娘看着昏暗灯光下田氏慈祥的面容,忍不住想到若自己娘亲还在,只怕此刻也是这般和自己一起准备着嫁妆,眉眼安详柔和,充满了女儿长大成人的欣慰和感触。

  荀哥看着芸娘,沉默下来思量了一会儿,心下了然。良久,神态黯然地开口:“姐姐,我是不是很没有用?”

  宋芸娘便试着求情,她低声泣道:“这位大哥,求求你放我走吧。我看你的模样,也是好人家的子弟,想必上山为匪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你若送我去你们大当家那儿,我势必只有死路一条。大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只要你放了我,我将来一定会报答你。”
  宋芸娘满不在乎地说:“留痕怕什么,反正又不在脸上,也没人看见。”

  厨房里,李氏放下手里刚刚烙好的饼,听到外面的巨响,吓得有些六神无主,只能紧紧抓住一脸懵懂和兴奋、挣扎着要往外跑的钰哥儿。

  钱夫人笑眯眯地摸了摸钰哥儿的头,又请他们在一旁的空凳子上坐下。芸娘看了看这上面坐着的都是些副千户、百户的家眷,自然不敢妄自乱坐,便谢过了钱夫人,和李氏、钰哥儿站在一旁观看表演。
  “秋杏姐,什么风把你这个大忙人给吹来了。”宋芸娘笑吟吟地迎了上去。

  宋芸娘说:“这面脂要根据各地的气候和不同的季节来制,比如当年在江南时,气候温暖湿润,故只需清淡些的面脂就行。北地寒冷干燥,面脂要多加油脂才够滋润。像那京城的面脂大概也只是适合京城的气候的,在我们这北地自然不行。就是同在一个地方,湿润的春夏和干燥的秋冬用的配方也不能一样。”

  王远气得重重拍了一下案板,“吩咐守城的士兵,从即日起,凡有军户拖粮出城的,一律拦住。此外,军中各色人等,不论是千户、百户、总旗,还是普通军户,没有我的命令,一律不得擅自离堡。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因朝廷和军中都已经被张鸣德他们的势力控制了大半,这一年来,萧靖北、孟云泽他们不敢贸然行事,而是悄悄派人甚至亲自去各个皇亲国戚、朝廷重臣、军中大将处周旋,寻找萧定邦当年的老部下,争取更多支持梁惠帝、反对张鸣德和张玉蔷的势力。

  院子里,钰哥儿一会儿好奇地看看地窖里忙活的宋思年父女,一会儿又跑到厨房看看忙得热火朝天的李氏和王姨娘。他自然不会有大人们那种对战争的恐惧,此时看到忙碌的大人们,他倒是觉得既好奇又兴奋,迈着小短腿在厨房和地窖之间来来回回忙个不停,沿路洒下一片咯咯的笑声。带动着大人们也露出了几分笑意,稍稍缓解了紧张的情绪。

  暂时留下来的那几十人的小队,王远自然不会让他们继续在城外驻扎,而是迎进了兵营。
  许安文双手紧紧按在膝盖上,几乎可以听到骨节的咯咯声,李氏无言地看着他,双唇倔强的紧紧抿起,琥珀色的眼眸里充满了疲惫和哀求。

  到底是知妻莫若夫,他笑着对李氏说:“娘,我看岳父那里只怕还没有怎么准备,不如将各种口味的饺子都装上十几个,再准备一些熟食和蔬菜,待会儿吃完饭后,我和芸娘一起给岳父送过去。”

  张氏一愣,也无奈地笑了,笑骂:“这种醋你也吃。人家靖娴陪着我这个孤老婆子解闷,有她照看我,你也可以少担些心啊。”
  宋思年一愣,继续笑着说:“好好好,我就在家里说,行了吧。”说罢,又是一阵大笑。

  “宋娘子——宋娘子——”宋芸娘隐隐听得似乎有人在叫自己,她伸直腰,顺手捶了捶弯得有些僵硬的背,看到田埂上站着一名高大的男子,他穿着一身青布短衣,头戴斗笠,手持镰刀,边唤自己边向这边走来,慢慢来到跟前,却是张二郎。

  李氏眼里突然闪出一丝锐光,猛地立起身来,“皇上一直不立新太子,就说明他对太子还留有余地。若非如此,当年他也不会那么轻易放我们一马……,莫非……莫非皇上有了为太子翻案的意图,引起了张贵妃他们的恐慌,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撺掇着皇上离京……若果真如此,只怕皇上此行甚是危险。”她不顾宋思年和宋芸娘震惊的神情,急急地走到门口,拉开房门,“大山,你过来一下。”
  这边在欢声笑语,那边却是凄风惨雨。柳大夫拖着沉重的步伐,吃力地搬着石砖,脚下一个踉跄,胳膊不慎撞了到身旁一名正在挑土的男子,将他挑着的土筐撞翻在地上。

  刘栓财如梦初醒,慌忙用鞭子用力抽着骡子。骡子似乎也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撒开四蹄拼命地跑,骡车终于赶进了墩台内,两个守兵赶忙合上门,只听到门外一阵马蹄声响,一直追赶着的鞑子已经到了门前。

  李氏的面色已经好了很多,脸颊有了正常的红润,眼睛也清亮有神。她优雅地伸出手腕,让柳大夫诊脉,目光则静静地注视着宋芸娘,脸上带着满意的、和蔼的笑容。

  王远恼火地看着他,又看了看队伍里老的老、小的小的其他军户,纳闷地问蒋百户:“我记得堡里身强力壮的男子已经全部选作营兵了,城墙上干活的都是各军户家剩下的老小,怎么这儿还有这么一个身强力壮的大汉,还是这么个怪模怪样。”

  宋芸娘送他们二人走出院门,柳大夫走了几步,又特意转过身来,欣慰地说:“芸娘啊,萧四郎这小子虽然接触的时日不长,但我阅人无数,看得出他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好男儿,我和你爹都对他很满意。”想了想,又打趣道:“还是义父我的眼睛狠,早就看出你对这萧四郎不一般,看来果不出我的意料。”

  宋思年侧头略微扫了宋芸娘一眼,却仍只是坐着沉默不语,宋芸娘又走到荀哥身前,摸摸荀哥的头,“荀哥儿,你今天觉得怎么样?身上还觉得难受吗?药喝了没有?”荀哥缓缓抬头看着芸娘,微微点点头,目光有些躲闪,却也闭口不语。
  王远等人登上城楼的时候,已经看到西北方扬起了漫天的灰尘,几乎隐天蔽日,蔚蓝的天空不再纯净无暇,而是呈现一片阴霾。乌云般黑压压的鞑子骑兵正向张家堡疾驰而来,大地在鞑子的铁蹄下不停地震动。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