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时空的倒爷_审查委员会
unsv文学网 > 横行时空的倒爷 > 横行时空的倒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横行时空的倒爷》

 他原以为,她虽是女子,但胆识韬略却更胜等闲男子一筹,不但思虑敏捷,更是果决沉稳,又兼她身份甚少人知,必然与朝中各派没有牵连,将怀清之事托付与她,必是万无一失。可哪里想到她到底想法单纯,心地也甚是干净,一见那怀清的一片惨苦之景,便自己先乱了阵脚,自作主张,闯下这样的大祸来。。

  门外一士兵血污满面,左腿受伤,血流不止,被左右侍卫搀了进来,那人旋即拜倒在地,愤恨不已:“大人,昨夜拂晓时分,西凉狗贼夜袭奉曲!守城将军王大人带兵迎战,身中流箭,生死不明!”那人抬起头来,颤声道,“王大人中箭之后,只命属下拼死也要将这火漆密信送至恭亲王殿下手中!”

  王旬看他神色有异,只是他素来豪爽豁达,也不做他想,只道他是病中难受,唤来店家收拾碗筷,又嘱咐了他几句要将养精神早些安寝的话,便掩门而去。

  杜士祯一面听一面点头,又听那婆子说了些苏萧如今的吃食药膳之类的话,又道:“我替苏萧寻了一个大夫来,你同银香估摸着苏萧白日间睡熟了便请那大夫过来给苏萧瞧上一瞧,说不好这个大夫看看兴许就好了呢。”

  “领罪?领的是什么罪?领的是胆大包天假拟军令的罪,还是妇人之仁自作主张的罪?”

  她的造化?造化!她能有什么造化?哪怕她在皇帝的震怒之下卑微如蝼蚁般苟且偷生,留得了一条性命,终于等到了郑溶如愿以偿登了大宝金殿,等待她的下场又会是什么?

  郑求答话之时,其他的官员都是一派敛声静气,唯郑求马首是瞻的样子。郑溶早知此人乃是江阳的核心人物,也知道刘正在江阳的孤掌难鸣,上下的官儿都不怎么买账,多少也有这个人的暗中作梗。
  史书记载:隆昌元年十一月,五十万大军陈兵沧水,帝仁爱厚德,竟孤身入宫,劝降隆昌,隆昌一意孤行,唯欲加害,诸军将士俱倒戈相向,隆昌掩面长叹:“我负先帝!我负天地!”遂自刎而亡。当日,杜士祯领百官出城相迎大军,由此京师未损而天下俱安。时杜士祯为吏部尚书。三日后,帝登基,改年号为宁兴,大赦天下。

  苏萧忍笑拱手道:“劳王兄挂念,小弟身子已是大好了。”

  赵妃捧了茶给郑洺,一面替郑洺打着扇子,一面抿嘴儿笑道:“东西虽小,可却是哥哥的一片心意,他怕臣妾在宫里头闷,便亲手给臣妾做了这个小东西——只是,他还当臣妾是未出嫁的年纪呢,尽拿这些哄臣妾开心。”
  郑溶心中冷冷一笑,皇帝未必十分计较此事,便是他被责罚了至多不过是半年亲王俸禄而已,等皇帝过几日回过神来,却能对幕后主使的郑洺毫无芥蒂?这杀人一千,自损八百的作法,他居然也敢铤而走险?如今他可真是到了无路可退的境地了?

  于是,大半个月下来,两人居然就一直这么不冷不热地杠着。

  同床共枕,儿孙满堂,白头偕老,牙摇发脱。他终究是没有福气与她等来这一天的。
  苏萧只觉得一个焦雷在头顶炸响,心中暗叫不好,伸手取了那匣子揭开来,却见里头整整齐齐地码着四支淡黄色的绢制兰花,下头铺着蟹壳青折枝纹样的绒布,衬得那四支兰花嫩若初发,娇艳欲滴,她将那绒布翻捡开来,下头却没甚么纸条之类的物件,她将那匣子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却没有发现半点蛛丝马迹,疑惑道:“送东西的人可说过什么?”

  王旬传了消息给家中父母,他家里又是一番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各种喜乐场面自是不提。

  苏萧摇了摇手中的扇子,温言道:“姑娘多礼了,姑娘可知杜士祯杜五爷现下在何处?”
  无以为报。

  他看着她的眼睛,她却并不抬头去看他,很久以后,他终于慢慢地松开了她的手,不再看她:“罢了,算是我看错了人。”

  他站在那紧闭的房门外,仿佛能听得到屋里的人渐渐平稳的呼吸声,鼻翼间仿佛也能闻到她发丝间的淡淡馨香,一切都恍若梦境,仿佛是一杯在春寒料峭的月夜的微风中酿成的柔美甜蜜的陈酿,只消想上一想,便觉得十分的满足,而他一身的倦意,心中的焦灼都在这样的佳酿里慢慢地消散了去似的。
  她骤然抬头,正与郑溶的目光撞在一起,那目光中说不清道不明的怒意让她不敢再与他对视一秒,只低下头去,喃喃道:“怎么会呢……”

  苏萧座位本就靠后,她又只是个从六品的衔儿,并不想去凑那些个虚热闹,更喜这厅中的人人都赶着去敬酒攀附,此时竟无一人留意于她,于是她便只管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了,一个人慢慢地啜着酒,托着头看那厅中的江阳歌姬调琴弄筝,舞姿曼妙,倒是很有几分潇洒自在。

  虽说她心中多少也有几分欢喜——那一日在江边他舍命相救,一只手从她身后将她从水中一把捞出了水面,她拼命咳嗽,恍惚中却听见有一个声音在她耳后沉声道:“我在这里。”
  邱念钦心中不由惊疑,骇然道:“棋子?”他心下无数个念头翻涌而出,震惊异常,那日在江阳,情势如此凶险之下,郑溶竟可以不顾一切舍了性命去救苏萧,又怎会生出棋子之说?他疑窦重重,“阿筝,那郑溶……”

  郑溶端起杯子,将那茶水在手中荡了一荡:“是要防备一二……只是也不会太久罢。”

  苏萧一见此人,只觉肩背上的伤处隐隐作痛,她将手中的拳头攥了攥,不由开口质问道:“你可知在水华寺的那一箭差点要了苏某的命?”

  郑溶端起杯子,将那茶水在手中荡了一荡:“是要防备一二……只是也不会太久罢。”

  一席话缓缓说来,目光竟不曾落在她身上分毫。

  话音未落,却被他冷冷打断:“怀清百姓?!现下江阳诸地,哪一处不是饥民流离,匪乱四起?你可知我调三万人马到昌安的用意?”他猛然回身,手往案几上的卷轴上一指,语气中含着隐隐的怒气:“这上头堆着卷牍累累,只需粗看三行,我何须这个房门,便知各处纷乱不已!我倒知怀清近况,但我来问你,你可知,每日间有多少流民涌入昌安?今日里昌安又增设有多少处粥铺?前来排队领粥的饥民今日又有多少?明日又会增加多少?昌安的存粮还够几日?每日要动用多少牲畜去从外运粮回昌安?要动用多少人马去押运才能不半途中被流寇劫了去?”
  每一次他淡淡地说:“有外臣求见,阿萧,你去屏风后头避一避罢。”他可知那一扇描了吴山山水的屏风其实什么也挡不住?她听得到他们同她说的每一句话,她甚至能看得到他们脸上的表情,她清清楚楚的知道顾相在这短短的二十余日出入这别院的次数不下五次。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