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这就是大反派》
新书推荐:
第一章毒妃,疼你入骨
第二章真正的人
第三章穿越之代妃出嫁
第四章漫天雪文学论坛
第五章九州风录:一徊长安
第六章风云之问鼎天下
第七章万古道尊
第八章血沙
第九章如珠似宝
第一十章我不是你喜欢的样子
第一十一章童养媳之桃李满天下
君玄她……根本就不是复仇,这和以命博命何异!。
“是,娘娘。”承恩立在她身后两步远,微微躬身,埋下的眼底染上了冰冷的笑意。
谨贵妃眉头皱起,未再反驳。除了还未称帝,帝梓元如今在大靖的权势与帝君何异?
梧桐阁和一年前没有任何改变。应该是说,北秦军队占领军献城一年来,这座城内四处充斥着北秦人生活的气息,唯独施府内,除了主人的变更,里头的一草一木,一室一门,没有丝毫改变,即便是莫天的到来,也没能改变连澜清对这座府邸的态度。
风吹过,梅花自树上跌落,帝梓元伸手去接……
东宫书房灯火通明,房门外候着一排的侍女。韩烨走进书房时,谨贵妃正襟危坐在书桌下,正望着房内的烛火出神。
“学生没有作答。”韩云抬首,回。
帝梓元摆摆手,望向悬崖的方向,“你们走吧,我陪陪他。”
“当初如果本王命丧云景山,一坯黄土,一副枯骨,又何来的今日?抱负也好,梓元也好,本王都无力回天。灵枢和净善两条人命,是本王欠下的,既然欠下了,就应该还。吉利,去拟旨吧,明日早朝,本王自会宣布这道圣旨,解北秦国书之困,打破西北的战事僵局。”
“你就这么死了,我这辈子都不会好。安宁,你知不知道?”
黄浦抬头解释,瑞王却手一摆,朗声道:“有什么蹊跷的,不过是两桩证据确凿的科举舞弊案,有罪的拿了定罪就是。”他抬首朝帝梓元看去,沉声道:“摄政王该不是舍不得定帝世子的罪、才把这样一桩简单的案子拖到如今吧!摄政王狠不下心本王也不是不能谅解,到底是妇人之仁,难堪大任。不过若摄政王事事都是如此,日后如何决断国事,本王看还是将陛下从西苑请回,重新临朝吧!”
韩烨望向沙盘上大靖的疆土,“苑书,谁夺回军献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替那五万被坑杀的百姓拿回故土,给施家和无辜惨死的大靖子民一个交代。如今连澜清生死不明,新任将领远没有连澜清善战,是我们夺回军献城的最好时机。两日之后,归西会在潼关出兵和温朔的十五万大军汇合,兵发军献城。”
“侯君!”吉利的声音在帝梓元身后突然响起,“殿下他能做的,都做了。您只是不知道,您只是不知道……”
好在谨妃是个温和老好人的性子,她被封妃后并未跋扈张扬,反而更内敛端华,持重守礼,这让嘉宁帝很满意,再加上三岁的小皇子韩云生得和韩烨小时候有几分相似,是以嘉宁帝对这对母子更为看重。
帝梓元懒懒靠在凉亭内的石椅上,正擦拭着一把软剑,她闻言朝洛铭西投了个颇为不屑的眼神,回得吊儿郎当,“嘉宁帝还活生生地杵在宫里头呢,我现在去拿帝位,怕是他拼着最后几口气也不会让帝家好过,你当拱卫京城的八方诸王和五侯是摆设不成?”
“除了北秦王,城中还有其他北秦将领……”君玄不赞同道,话到一半又戛然而止,额头轻皱。
“陛下,您说什么胡话!臣妾、臣妾和云儿还日夜期盼着您早日回宫,您可不能有事,没了您,我要这贵妃之位何用,云儿没了父亲,没有您看着他长大,那他做这个太子还有什么意义?”
掌心的温度炙热而温暖,帝梓元睁眼,印入眼帘的便是侧身而坐捧着书的韩烨和他身旁的长思。
韩烨倒是真的说到做到,一句“带你看看咱们的皇城”,他便牵着帝梓元的手走过了大半个京城。两人从显月台走到五柳街,东门走到北门,最后绕过摘星阁,停在了南门的城墙下。
嘉宁帝没立下传位诏书,帝梓元又没开口让小太子继位,大靖的下一任国君到底会是谁来坐?论正统,非韩云莫属,可论威望,如今皇室凋零的韩家又岂能及帝家?
他每隔半月都会上涪陵山看望帝盛天,外间只当他虔诚佛道,不疑有他。自他巡守回京一年来,凡来此处,下山时必有帝承恩遥遥相望。
“嗯,粮草都安置好了。我已经把您的密令传给宋瑜,说您去青南山和靖安侯君商量调兵布阵之事,一个月后再回惠安城,让他严守机密,做出您还戍守在惠安城的假象。”温朔眼底浮过一抹疑惑,“殿下,您身在邺城,为何要如此安排?难道您真的要一个月后再回去,姐姐她可等不了那么久。”
“将军。”那侍卫见苑书始终未言,沉声道:“殿下有言,他既能引鲜于焕大军入山,便能有将他们留在云景山上的办法,请将军安心出战。”
忧心忡忡的帝王没有等来辅国的重臣,却等来了端着先帝牌位的皇太后。
吉利沉默地走上前,将托盘上红绸掩起的匕首拿出递给韩烨,揭开药盅的盖子搁到韩烨的左手腕下。
见韩烨颔首,帝梓元舒了口气,朝严阵以待的太医们扫了一圈,终于放弃了闯产房。一旁的吉利吹胡子瞪眼,心里哀嚎真是待遇不同,明明一样的话,太子殿下说出来就是金玉良言,他在一旁吼了半天,摄政王耳都不过。
太子回朝后,仍是居于东宫。当年侍奉的宫人,在他回宫后不过三日便被摄政王召回十之八九。如今的东宫喜气洋洋,一派热闹升腾之景。
吴赢一愣,“陛下,德王爷是想……?”
宣昭九年冬,长久的拉锯战让北蛮元气大伤,北蛮帝都发生内乱,皇三子元含将太子元崇一派清剿殆尽,与此同时,季子期领兵突袭西城门守军薄弱处,强行攻破天壑城城门。
“是,娘娘。”承恩立在她身后两步远,微微躬身,埋下的眼底染上了冰冷的笑意。
谨贵妃眉头皱起,未再反驳。除了还未称帝,帝梓元如今在大靖的权势与帝君何异?
梧桐阁和一年前没有任何改变。应该是说,北秦军队占领军献城一年来,这座城内四处充斥着北秦人生活的气息,唯独施府内,除了主人的变更,里头的一草一木,一室一门,没有丝毫改变,即便是莫天的到来,也没能改变连澜清对这座府邸的态度。
风吹过,梅花自树上跌落,帝梓元伸手去接……
东宫书房灯火通明,房门外候着一排的侍女。韩烨走进书房时,谨贵妃正襟危坐在书桌下,正望着房内的烛火出神。
“学生没有作答。”韩云抬首,回。
帝梓元摆摆手,望向悬崖的方向,“你们走吧,我陪陪他。”
“当初如果本王命丧云景山,一坯黄土,一副枯骨,又何来的今日?抱负也好,梓元也好,本王都无力回天。灵枢和净善两条人命,是本王欠下的,既然欠下了,就应该还。吉利,去拟旨吧,明日早朝,本王自会宣布这道圣旨,解北秦国书之困,打破西北的战事僵局。”
“你就这么死了,我这辈子都不会好。安宁,你知不知道?”
黄浦抬头解释,瑞王却手一摆,朗声道:“有什么蹊跷的,不过是两桩证据确凿的科举舞弊案,有罪的拿了定罪就是。”他抬首朝帝梓元看去,沉声道:“摄政王该不是舍不得定帝世子的罪、才把这样一桩简单的案子拖到如今吧!摄政王狠不下心本王也不是不能谅解,到底是妇人之仁,难堪大任。不过若摄政王事事都是如此,日后如何决断国事,本王看还是将陛下从西苑请回,重新临朝吧!”
韩烨望向沙盘上大靖的疆土,“苑书,谁夺回军献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替那五万被坑杀的百姓拿回故土,给施家和无辜惨死的大靖子民一个交代。如今连澜清生死不明,新任将领远没有连澜清善战,是我们夺回军献城的最好时机。两日之后,归西会在潼关出兵和温朔的十五万大军汇合,兵发军献城。”
“侯君!”吉利的声音在帝梓元身后突然响起,“殿下他能做的,都做了。您只是不知道,您只是不知道……”
好在谨妃是个温和老好人的性子,她被封妃后并未跋扈张扬,反而更内敛端华,持重守礼,这让嘉宁帝很满意,再加上三岁的小皇子韩云生得和韩烨小时候有几分相似,是以嘉宁帝对这对母子更为看重。
帝梓元懒懒靠在凉亭内的石椅上,正擦拭着一把软剑,她闻言朝洛铭西投了个颇为不屑的眼神,回得吊儿郎当,“嘉宁帝还活生生地杵在宫里头呢,我现在去拿帝位,怕是他拼着最后几口气也不会让帝家好过,你当拱卫京城的八方诸王和五侯是摆设不成?”
“除了北秦王,城中还有其他北秦将领……”君玄不赞同道,话到一半又戛然而止,额头轻皱。
“陛下,您说什么胡话!臣妾、臣妾和云儿还日夜期盼着您早日回宫,您可不能有事,没了您,我要这贵妃之位何用,云儿没了父亲,没有您看着他长大,那他做这个太子还有什么意义?”
掌心的温度炙热而温暖,帝梓元睁眼,印入眼帘的便是侧身而坐捧着书的韩烨和他身旁的长思。
韩烨倒是真的说到做到,一句“带你看看咱们的皇城”,他便牵着帝梓元的手走过了大半个京城。两人从显月台走到五柳街,东门走到北门,最后绕过摘星阁,停在了南门的城墙下。
嘉宁帝没立下传位诏书,帝梓元又没开口让小太子继位,大靖的下一任国君到底会是谁来坐?论正统,非韩云莫属,可论威望,如今皇室凋零的韩家又岂能及帝家?
他每隔半月都会上涪陵山看望帝盛天,外间只当他虔诚佛道,不疑有他。自他巡守回京一年来,凡来此处,下山时必有帝承恩遥遥相望。
“嗯,粮草都安置好了。我已经把您的密令传给宋瑜,说您去青南山和靖安侯君商量调兵布阵之事,一个月后再回惠安城,让他严守机密,做出您还戍守在惠安城的假象。”温朔眼底浮过一抹疑惑,“殿下,您身在邺城,为何要如此安排?难道您真的要一个月后再回去,姐姐她可等不了那么久。”
“将军。”那侍卫见苑书始终未言,沉声道:“殿下有言,他既能引鲜于焕大军入山,便能有将他们留在云景山上的办法,请将军安心出战。”
忧心忡忡的帝王没有等来辅国的重臣,却等来了端着先帝牌位的皇太后。
吉利沉默地走上前,将托盘上红绸掩起的匕首拿出递给韩烨,揭开药盅的盖子搁到韩烨的左手腕下。
见韩烨颔首,帝梓元舒了口气,朝严阵以待的太医们扫了一圈,终于放弃了闯产房。一旁的吉利吹胡子瞪眼,心里哀嚎真是待遇不同,明明一样的话,太子殿下说出来就是金玉良言,他在一旁吼了半天,摄政王耳都不过。
太子回朝后,仍是居于东宫。当年侍奉的宫人,在他回宫后不过三日便被摄政王召回十之八九。如今的东宫喜气洋洋,一派热闹升腾之景。
吴赢一愣,“陛下,德王爷是想……?”
宣昭九年冬,长久的拉锯战让北蛮元气大伤,北蛮帝都发生内乱,皇三子元含将太子元崇一派清剿殆尽,与此同时,季子期领兵突袭西城门守军薄弱处,强行攻破天壑城城门。